這次論壇,200 多位與會者的提問,我們全部收到了!根據專長與資歷分類後,轉請講者們回覆。
講者憑著自身的經歷、專業、個性、訓練與風格,提供了非常精彩實用的內容,趕快來找一找,你的問題在哪裡?講者給了你怎樣的答案?
活動當天,除了聽聽高手們的成長奮鬥史,也歡迎您準備更深入的問題,舉手發問!
這次論壇,200 多位與會者的提問,我們全部收到了!根據專長與資歷分類後,轉請講者們回覆。
講者憑著自身的經歷、專業、個性、訓練與風格,提供了非常精彩實用的內容,趕快來找一找,你的問題在哪裡?講者給了你怎樣的答案?
活動當天,除了聽聽高手們的成長奮鬥史,也歡迎您準備更深入的問題,舉手發問!
作者:李健逢 醫師
問:年輕醫師如何建立自己的 research team (basic)?特別是如果沒有 bench 經驗,有可能嗎?(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
答:就像建立一個家庭一樣,在實際參與之前我們一定看過無數的例子。但看的再多,都比不上透過實際參與來學習,因此我的建議是,就往前走出第一步,只要站穩了,很快的你會發現下一步的方向。沒有可不可能,只有願不願意。
當然,「建立自己的基礎研究團隊」對一個赤手空拳的年輕醫師來說,似乎太過遙遠。
我的看法是:首先,不要先去想建立團隊,真正的「建立團隊」是從空間的規劃,經費的提撥,到人才的網羅和聘任一連串的過程,需要龐大的資源。在現在的高度,我們能做的是「建立人脈」,也就是建立合作關係,透過具有不同專長、身處不同環境的研究夥伴,一起付出努力解決問題。
作者:陳天心 醫師
問:目前醫學研究是團隊合作的時代,如何找尋合適的跨領域的合作夥伴(方式與管道),並能合作愉快?(解剖病理科主治醫師)(牙科部主治醫師)(醫官)
答:這個問題分做兩部分,如何找伙伴,和如何合作愉快。
各位可以參考兩篇,分別是新思惟的課程:《網路時代之個人品牌工作坊》,還有羅輯思維:瘋狂的投資(18 分 44 秒的地方)。
作者:蔡依橙 醫師
問:什麼動力讓您辦這麼多這種活動?(神經外科醫師)
答:「匱乏」二字而已。
因為感到匱乏,所以我到處參加國內醫學活動,努力學習,但常感到主辦單位有心無力,有想法沒資源,真正學習密度高的活動,是有,但說老實話,比例不高。
因為感到匱乏,所以我到處參加國際會議,因為國際學會資源較多且丟不起面子,學習濃度的確高些,但經過幾年,我也發現到國際學會的經營有其系統性問題,每年由不同的城市與不同的核心幹部主辦,有著「大家都有機會辦」的優點,但往往優質經驗很難延續,活動本身的變異度也比較大,為了避免失敗,多數採取蕭規曹隨策略,也因此越來越少看到令人眼睛一亮的規劃。
作者:陳一銘 醫師
問:從 0 到 1 相當艱困,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