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投稿 下的所有文章

2015 / 9 / 25

試著改變,所以參與。

 

作者:台北榮總 教學部 朱豐沅 醫師

 

 

20150919_YMRF_156

 

 

回想當初選擇行醫的理由,就只有一個,想專心地診治病人。沒有想過要做研究、發表文章。

 

 

鼓起勇氣,為自己做些改變。

 

然而,踏入臨床後,才發現醫生已無法像以前一樣,只是單純地把病­­­­人照顧好即可。尤其是在醫學中心。眼看著身旁大自己沒幾屆的學長姐已經發表 paper,有些同學的 paper 也陸續被接受,甚至連學弟妹也有自己的作品,反觀自己在學術的領域,什麼東西都沒有。

 

於這樣的時空背景下,我開始擔心,雖然我並沒有想留在大醫院,但我會不會以後連個一日主治醫師的資格都拿不到?我會不會被醫療圈所淘汰?因此,我想在以為單純的醫師生涯中,為自己做些改變,於是鼓起了勇氣,在《青年醫學研究論壇》於新思惟粉絲專頁上被貼出來的第一天,我就馬上刷卡報名了。追蹤了一陣子新思惟的動態,而這是我第一次參與活動。

 

閱讀更多 »

2015 / 9 / 25

原來 SCI 期刊也有該先知道的潛規則

 

作者: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精神醫學部 洪崇傑 醫師

 

 

01_20150919_YMRF_0522

 

 

醫學中心做研究有許多限制

 

上了蔡校長紮紮實實的兩堂新思惟的課程之後,身為醫學中心的年輕主治醫師,我終於知道我要的就是「機會總是出現在意想不到的地方」。雖然學校的老師總是一再地老調重彈,paper 只能往高分數的丟,可是身為亞細亞孤兒的我們,尤其是年輕主治醫師能有多少力氣在老闆潑了你一大盤冷水之後,還要跟這些歐美大老拼呢!

 

台灣人的確是「自我閹割」意識太強,然而醫學研究這條不歸路,不是你的資料多好或多新就可以了,待在醫學中心,眉眉角角特別多,有牽涉到跟別人的病患重疊的資料還要看老闆的眼色,不是你收的資料就可以全部讓你自由運用跟分析。講白話:「教授不過就是學術界的大流氓」,主宰你每篇論文生死。

 

 

終於了解投稿不順的原因

 

閱讀更多 »

2015 / 8 / 28

[課前問答] 超越距離限制的團隊合作模式

 

作者:陳天心 醫師

 

 

PATI_20150307_0281

 

 

問:目前醫學研究是團隊合作的時代,如何找尋合適的跨領域的合作夥伴(方式與管道),並能合作愉快?(解剖病理科主治醫師)(牙科部主治醫師)(醫官)

 

答:這個問題分做兩部分,如何找伙伴,和如何合作愉快。

 

各位可以參考兩篇,分別是新思惟的課程:《網路時代之個人品牌工作坊》,還有羅輯思維:瘋狂的投資(18 分 44 秒的地方)。

 

閱讀更多 »

2015 / 8 / 28

[課前問答] 如何找到適合你的投稿期刊:獨立科經驗

 

作者:蔡依橙 醫師

 

 

tasi_class

 

 

問:什麼動力讓您辦這麼多這種活動?(神經外科醫師)

 

答:「匱乏」二字而已。

 

因為感到匱乏,所以我到處參加國內醫學活動,努力學習,但常感到主辦單位有心無力,有想法沒資源,真正學習密度高的活動,是有,但說老實話,比例不高。

 

因為感到匱乏,所以我到處參加國際會議,因為國際學會資源較多且丟不起面子,學習濃度的確高些,但經過幾年,我也發現到國際學會的經營有其系統性問題,每年由不同的城市與不同的核心幹部主辦,有著「大家都有機會辦」的優點,但往往優質經驗很難延續,活動本身的變異度也比較大,為了避免失敗,多數採取蕭規曹隨策略,也因此越來越少看到令人眼睛一亮的規劃。

 

閱讀更多 »

2015 / 8 / 28

[課前問答] 如何找到適合你的投稿期刊:內科經驗

 

作者:陳一銘 醫師

 

 

MEPA_20150517_148

 

 

問:從 0 到 1 相當艱困,

  1. 完全新手該如何踏入研究的領域?
  2. 新手如何利用最少資源和時間發出一篇足夠質量的 paper?資源不足的情況下,如何尋找援助?
  3. 寫 paper 如果沒有老師帶,那要如何找到好的 mentor?(家醫科醫師)(急診重症醫學部主治醫師)(PGY)(牙科部主治醫師)(外科部住院醫師)(神經外科主治醫師)(麻醉科主治醫師)(骨科部住院醫師)(急診主治醫師)

 

答:

  1. Case report 或 case series 是相對容易的入門磚,只要把握案例的臨床意義,著重凸顯對一線臨床工作者閱讀的價值,就容易被刊登。等熟悉論文寫作,也找到 original 研究的題目,就可以往下一站出發。

 

  1. 原著論文較困難的部份在題目的選擇與資料的收集,臨床研究應從照護病人實務中找到「重要但未有解答」的問題,閱讀文獻或與前輩醫師討論後,形成前提假設並想辦法用手邊的資料加以證實。如果能回答重要的臨床問題,paper 自然會有質量。當中需要的經費或人力,應想辦法寫研究計畫來支應,儘管金額不多,但請工讀生或採購試劑,再利用科裡或合作對象的資源,應可跨出第一步。

 

  1. 可以與其它單位年齡相仿的年青研究者共同切磋,大家資歷差不多,一定會遇到類似的問題,或是利用院內外研究課程來快速提升自己的研究能量,如果研究遇到了瓶頸,有所不足之處,去讀碩、博班也可以找到較好的指導老師,但切忌不要單為了文憑而一股腦投入。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