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 9 / 25

試著改變,所以參與。

 

作者:台北榮總 教學部 朱豐沅 醫師

 

 

20150919_YMRF_156

 

 

回想當初選擇行醫的理由,就只有一個,想專心地診治病人。沒有想過要做研究、發表文章。

 

 

鼓起勇氣,為自己做些改變。

 

然而,踏入臨床後,才發現醫生已無法像以前一樣,只是單純地把病­­­­人照顧好即可。尤其是在醫學中心。眼看著身旁大自己沒幾屆的學長姐已經發表 paper,有些同學的 paper 也陸續被接受,甚至連學弟妹也有自己的作品,反觀自己在學術的領域,什麼東西都沒有。

 

於這樣的時空背景下,我開始擔心,雖然我並沒有想留在大醫院,但我會不會以後連個一日主治醫師的資格都拿不到?我會不會被醫療圈所淘汰?因此,我想在以為單純的醫師生涯中,為自己做些改變,於是鼓起了勇氣,在《青年醫學研究論壇》於新思惟粉絲專頁上被貼出來的第一天,我就馬上刷卡報名了。追蹤了一陣子新思惟的動態,而這是我第一次參與活動。

 

從報名流程、課前提問、交通指引、會場規劃、餐點準備、精美禮品、課程內容,以及到課後討論,可以很明顯地感受出來新思惟舉辦活動時的用心,也讓我覺得這筆錢花得蠻值得的。

 

如同前面所提,由於我沒有研究及寫文章的經驗,因而我必需承認,這次上課的細節有些地方我聽不懂,但是我覺得沒有關係,因為我本來就沒有預期自己會全部聽懂。而我要的是從他們身上得到對於研究的態度、想法以及目前的趨勢。至於細節的部分,我想也只有當自己真正踏上研究的道路,才知道自己不懂的細節在那裡,才會想辦法去把它們釐清。

 

 

學習應有的工作態度

 

從每位演講者的內容,可以得知,並不是每個人天生就會做研究,也不是一開始就喜歡寫文章。有些人確實很早就立定目標,而有些人則是因為遇到困境,需要去突破才走向研究之路;有些人則是偶然地遇到研究的機會,緊抓不放,展現自己。但是無論如何,講者們在臨床工作中,永遠維持著對於挖掘新問題的敏銳度,永遠保有一顆好奇心。從看起來似乎一成不變的忙碌工作中,去尋找可以改變及精進的地方,也就造就了日後研究的題目,而這樣的工作態度是我所欠缺的。

 

我從期刊投稿的演講內容中,了解到原來要先知道一本期刊近幾年收錄文章的研究取向;先知道作者群是否國際化(至少要有亞洲的作者);先知道自己是不是真的喜歡在這樣的期刊上耕耘,才是找尋適合投稿期刊的策略,並不是漫無目的地依照 impact factor 由高往低的投稿。

 

除此之外,次專科指標期刊及 open access journal (ex: PLOS ONE) 原來也是可以進攻的期刊。雖然我現在沒有任何寫出任何的文章,但是我可以找尋喜歡的期刊,釐清近幾年內容的走向和趨勢,也可以看看能不能從中激發出一些點子來。

 

 

機會就在自己意想不到的某一次開口中

我開始喜歡「機會總是出現在意想不到的地方」這句話,我也相信「好的 mentor 也總是會出現在意想不到的地方」。如今我鼓勵自己要有勇氣跨出做研究和寫文章的第一步,我也要有勇氣找尋對我會有幫忙的導師,不要因為害怕被拒絕而沒有勇氣開口,說不定機會就在自己意想不到的某一次開口中!最後,希望自己真的能有所改變,加油!

 

CFY

追蹤新思惟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