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山附醫 復健醫學部 蘇俊郎 醫師
不去,午夜夢迴時,你睡得著嗎?
新思惟年會,不去,午夜夢迴時,你睡得著嗎?某人倒是睡得很好。
從醫學生時期就聽老師說,留在醫學中心必要做的三大要事:臨床、研究與教學,缺一不可。
從 intern 時期開始臨床工作,從 R 時期開始教學工作,以上兩者儘管不到盡善盡美但也還不陌生,唯獨研究這檔事,著實不夠親民,令人望之卻步,但現實上評鑑 確實需要論文的發表,因此一看到《青年醫學研究論壇 2015》的活動,立馬報名,期待能一窺究竟。
作者:中山附醫 復健醫學部 蘇俊郎 醫師
新思惟年會,不去,午夜夢迴時,你睡得著嗎?某人倒是睡得很好。
從醫學生時期就聽老師說,留在醫學中心必要做的三大要事:臨床、研究與教學,缺一不可。
從 intern 時期開始臨床工作,從 R 時期開始教學工作,以上兩者儘管不到盡善盡美但也還不陌生,唯獨研究這檔事,著實不夠親民,令人望之卻步,但現實上評鑑 確實需要論文的發表,因此一看到《青年醫學研究論壇 2015》的活動,立馬報名,期待能一窺究竟。
作者:成大醫院 整形外科 薛元毓 醫師(製圖大賽得獎者)
這場新思惟的大型論壇,早在數個月前就摩拳擦掌準備搶票(兩百多人我搶到 4 號,還是輸給口外騎士的 1 號啊!),成員平均 33 歲(我在 SD 內喔,XD)、200 人以上是醫師(一半非主治醫師),在當天四周會場都是實用度誘惑度 極大的論壇(股市 K 線分析、綠角 ETF、美容植牙新趨勢、美少女圖騰 WTF),到底講了什麼讓大家依然在裡面一起飆升腎上腺素費洛蒙,以下就我聽到的九大講者逐一分享:
一樣先講結論,如何讓年輕醫學研究者突破紅海困境,有以下幾點趨勢:
由於策展人小弟我寫字醜,所以一直對於寫字漂亮的人,有種莫名的羨慕。課程當天,選一張傳統手寫的作品來得獎,也是很合理的。
在眾多手寫作品中,林醫師的空間結構最好,用分點歸納、延伸類推,把幾場演講作了完整的記錄。內容紮實簡直到了共筆的程度!
作者:陳天心 醫師
問:目前醫學研究是團隊合作的時代,如何找尋合適的跨領域的合作夥伴(方式與管道),並能合作愉快?(解剖病理科主治醫師)(牙科部主治醫師)(醫官)
答:這個問題分做兩部分,如何找伙伴,和如何合作愉快。
各位可以參考兩篇,分別是新思惟的課程:《網路時代之個人品牌工作坊》,還有羅輯思維:瘋狂的投資(18 分 44 秒的地方)。
作者:張凱閔 醫師
問:Systematic review or meta-analysis 的文章適合新手寫嗎?還是得先累積其他文體的文章,有知名度之後再寫才容易成功?是不是一定要有一位在這個領域有一番研究的老闆當第二作者?(骨科醫師)(神經外科主治醫師)(新陳代謝科 Fellow)(核醫科醫師)(麻醉科住院醫師)(內科部住院醫師)(麻醉科主治醫師)
答:Systematic review 與 meta-analysis 適合對該領域有一定專業程度與興趣的研究者撰寫,並不一定需要有個在該領域有知名度的專家做共同作者,但是若有的話有加分作用。文章是否會接受,大多跟作者群的知名度相關性不大,主要是以此論文對該領域的貢獻度來做評分的依據。
新手在從事 primary study,一個完整的 systematic review 是基本功夫,把這個打根基的工作,順練轉換為 PubMed上的文章,也可替未來的研究鋪下扎實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