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 9 / 24

我以為會很無聊的下午課程,竟然……

 

作者:嘉義長庚醫院 骨科 李境祐 醫師

 

 

ymrf-538

 

 

寫作資源枯竭,仍想闖出一片天

 

目前已經做了三年主治醫師的我,從住院醫師開始到現在,校長兼敲鐘,從病歷的取得,病人的資料從醫院電腦一筆一筆讀取,用聯考英文作文只有 3 分的英文實力,完成四篇第一作者,兩篇第二作者的文章,都是前 25% 之期刊。雖然如此,現在的我還是感受到寫作資源枯竭。

 

如果還想繼續待在長庚,或者還想在自己的專業領域闖出自己的一片天,我就得繼續在醫學研究方面,繼續發表論文。

 

身旁很多同事,大學朋友都紛紛在 FB 分享在新思惟上課的心得,如何做簡報醫學論文寫作和統計應用等。每個標題,都好像是告訴我目前所缺乏的。直到看到 9 月 19 日新思惟舉辦的青年醫學研究論壇,並且收費不到一萬元,報名前馬上請示家裡太座,請求一個週六的假期,讓我北上充電。

 

 

原以為無聊的寫作演講,卻啟發我更多。

 

可惜,事與願違,9 月 19 日當天仍然因為手邊事務,直到下午一點才匆忙抵達會場,邊吃便當邊上課。上課前,一直覺得錯過早上的精華課程 systematic review、meta-analysis、Cochrane review,實在可惜;也猜想,下午的大多是論文寫作的心路歷程及心得,對我而言,實在是無聊。

 

然而,就在聽完一堂接著一堂課之後,我才發覺下午的課才更為重要與實用,更是令人深思。

 

 

選對期刊,讓專業光榮地登上國際。

 

每天瀏覽著 FB,每天都可以看到關於蔡依橙校長的文章,知道蔡校長這個人,也知道他很厲害。但是,聽過蔡校長的演講,才知道他真的是演講專家,但不光紙上談兵,對於他自己的專科,他對投稿也是情有獨鍾自己領域的雜誌,力求在國際發光發熱。在「如何找到適合你的投稿期刊:獨立科」單元中,我覺得蔡校長分享的心得,是適合任何一科的。

 

蔡校長說:「選期刊不只是選期刊,是選學術生涯發展路線。

 

這句話真是點破目前台灣論文研究的盲點,如果想要在自己的領域,在國際上能讓自己的研究特色被認同,甚至能被邀請去演講,在投稿前,確實要認真思考。如果,為了 IF 投稿,必定會淪為分散型投稿,而不易在國際上被同專業領域的人發掘。寫很多論文,卻變成沒有特色,也沒有被任何專業社群所認同,淪為醫學學術的雜魚。

 

但,不僅要找到想要發展並且值得專攻投資的論文之外,還是得從「是否國際化」、「是否在趨勢上」,及「是否讓我感到驕傲」這三點做考量,避免走上很多冤枉的路,浪費時間。

 

對於亞洲人不友善的雜誌,如果投稿前沒有察覺,還辛苦地照著此期刊所指定的 instruction for authors 更改自己的文章,投稿過去,被因「不會明說的歧視」退稿,的確是浪費自己的時間。

 

對於電子化網路化程度落後的期刊,如果此類雜誌行銷手段沒有進步,很有可能在幾年後,自己的論文就要變成壁紙,造成往日晉升的絆腳石。而對於投稿到其他第三世界國家出版的雜誌,除了賺到一篇 SCI 外,實在是無法讓自己很光榮、很驕傲地告訴別人,我投稿到那本雜誌。

 

總之,我推薦「青年醫學研究論壇」,並且適合各個階段的醫學生以及各個層級的醫師前來上課取經。

 

 

追蹤新思惟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