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一銘 醫師
問:從 0 到 1 相當艱困,
- 完全新手該如何踏入研究的領域?
- 新手如何利用最少資源和時間發出一篇足夠質量的 paper?資源不足的情況下,如何尋找援助?
- 寫 paper 如果沒有老師帶,那要如何找到好的 mentor?(家醫科醫師)(急診重症醫學部主治醫師)(PGY)(牙科部主治醫師)(外科部住院醫師)(神經外科主治醫師)(麻醉科主治醫師)(骨科部住院醫師)(急診主治醫師)
答:
- Case report 或 case series 是相對容易的入門磚,只要把握案例的臨床意義,著重凸顯對一線臨床工作者閱讀的價值,就容易被刊登。等熟悉論文寫作,也找到 original 研究的題目,就可以往下一站出發。
- 原著論文較困難的部份在題目的選擇與資料的收集,臨床研究應從照護病人實務中找到「重要但未有解答」的問題,閱讀文獻或與前輩醫師討論後,形成前提假設並想辦法用手邊的資料加以證實。如果能回答重要的臨床問題,paper 自然會有質量。當中需要的經費或人力,應想辦法寫研究計畫來支應,儘管金額不多,但請工讀生或採購試劑,再利用科裡或合作對象的資源,應可跨出第一步。
- 可以與其它單位年齡相仿的年青研究者共同切磋,大家資歷差不多,一定會遇到類似的問題,或是利用院內外研究課程來快速提升自己的研究能量,如果研究遇到了瓶頸,有所不足之處,去讀碩、博班也可以找到較好的指導老師,但切忌不要單為了文憑而一股腦投入。
問:
- 根據講師們的豐富經驗,年輕醫師在學術發展的路上,有哪些常見、但應該避免的錯誤呢?(PGY)(實習醫生)
- 研究投稿過程中失敗與成功經驗分享與建議?(醫師)
答:
- 如果要長久在學術研究上發展,一定要找自己有興趣的主題,剛開始起步時,總會有一些題目是看起來比較容易發表的,但不見得很有意義的研究題目,這一類的論文宜儘量減少,專注在 10 年之後,你仍然會覺得有意義的研究題目。
- 我曾經有一篇論文,在被 7 家雜誌社退稿後,在第 8 間找到收留它的好心期刊,事後再回頭來看,一開始設定的目標太高,最後還是在常刊登我們文章的地方找到歸宿。或許我們要跳脫 impact factor 的框架,考慮固定經營與特定期刊的關係,找到穩定發表研究成果的平台,研究成果不就是希望儘快能與學術圈的其它研究者一起分享?
問:
- 如何找到自己有興趣且值得投入的研究主題?有沒有什麼 brain storm technique 或從平時工作當中該注意哪種事情非常適合當研究題材?
- 年輕住院醫師經驗比人少,知識比人少,資源比人少,要如何尋找適合的研究類型,而不只是依照老闆的要求寫下自己不喜歡的領域呢?(放射線部住院醫師)(心臟內科主治醫師)(診所副院長)(護理長)(住院醫師)(家醫科住院醫師)(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PGY)(骨科部住院醫師)(內科部醫師)(外科住院醫師)(心臟血管外科住院醫師)(中醫師)(新生兒科住院醫師)(小兒科主治醫師)(一般內科主治醫師)
答:
- 臨床工作一定會遇到治療不如預期的個案、反覆出現類似的併發症,intern 或護理師常問你的問題、病患或家屬共同的疑惑、或許是醫學會報告時被台下聽眾問倒的,當你夜半失眠時,一定問過自己:什麼樣的治療比較好?哪些病患可能獲利?有沒有預測 poor outcome 的臨床參數?
這些經過文獻 review 後都可以轉化為重要的臨床問題,如果 PubMed 找不到適合的文獻解答,就是有臨床意義的研究題材。
跨科部的臨床研究也可以發掘值得研究的主題,舉例來說,下泌尿道症狀問卷在泌尿科的是司空見慣的,但拿來研究自體免疫疾病患者就很少被報導,常去參加其它科部的會議,也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 老闆幫你選擇的研究方向到底要不要遵守,不是科學問題而是政治問題。雖然年青人資源少,但有的是創意、熱情與嘗試錯誤的本錢,如果研究無法獲得快樂與成就感,不太可能長久。我的建議是騎驢找馬,先緩慢地走上安排的道路,但要聆聽內心的聲音,從你個人與科部最大差異化的優勢再出發。
問:如何將臨床工作和研究結合,並取得兩者的平衡點?(皮膚科住院醫師)(外科住院醫師)(整型外科住院醫生)(腎臟內科主治醫師)
答:臨床研究最終還是要回歸臨床意義,我個人覺得,還是要有足夠的臨床工作量,才有辦法看到治療的困境與真正有臨床意義的問題。
如果你做的是基礎研究,最終也還是需要臨床的檢體來加以驗證,應用到臨床。
只是臺灣的醫院普遍過於血汗,通常臨床工作會占去過多的時間,建議依照你的工作內容,一周中至少找出 2~3 個較大區塊的時段,專門 free 出來從事研究相關事務。
如果還在住院醫師 training,只好利用晚上假日休息的時間,其餘的時間就儘量把臨床做到最好,差異化最大,把臨床服務能量集中在研究題目的 target papulation。
問:在有研究靈感時,會想到這研究題材是否有創新點與可行性。要如何去評估投入這項研究的可行性?資料庫的整理有所謂的 pilot data 可以跑嗎?(兒童內科部主治醫師)
答:如果在文獻中查不到,而理論上又說得通,就具備了創新的基本原素,評估可行性可以先進行小規模的 pilot study。
如果是資料庫的分析,你可以先就現有資料統計,看看是否存在可能的趨勢,再看看是否因樣本數不夠而造成檢定力不足;如果是 bench work,當然找幾對 case & control 的 sample 先測試一下假說是否成立,或是先用 microarray 掃一掃,看看是否可行;如果是健保資料庫,也可以先用百萬人抽樣檔 test run 一下,再評估是否要購買特殊需求檔。
問:若投稿期刊後,需要「moderate revision」,舉例來說:reviewer 1 同意文章不需要修改;reviewer 2 建議做 minor revision;reviewer 3 認為需要 major revision,且需要 revision 的部分就是文章 limitation 的部分,或想要的 data or figure 是這篇研究做不出來的。請問在 reviewers 彼此間不同調的時候,要如何突破這難題?(大腸直腸肛門外科主治醫師)
答:如果被問的問題很難達成,就要評估是不是真的有需要補這個資料,假設真的補齊資料,或許可以投到更好的雜誌。
你的問題應該是其中一位 reviewer 要求要補 limitation 的資料,如果真的辦不到或是不想補,可以有禮貌且合乎邏輯地 challenge reviewers 問這個問題的必要性,或許跟研究主題不符合,或是已經超出本篇的範圍,只要能找出不補 data 的好理由,其它的 comments 你也表達誠意,盡力回答了,其它 reviewers 如果對這一點也沒有意見,editor 通常不會太刁難你的。
問:何以支撐講者,願意領少少的薪水留在醫學中心裡,除了辛苦的研究外,還需應付無窮無盡的瑣事(例如評鑑,PDCA, QCC……)?(復健醫學部住院醫師)
答:這個提問真的突破盲腸了!
每個留在醫學中心的人心中或許都有不同的答案,或許不想值一線班,平時有住院醫師幫忙 handle 住院病患問題(這一點優勢在醫學中心已逐漸消失);或許覺得研究成果的喜悅大於辛苦;或許有較多出國研修的機會;或許是雜事不沾鍋,對評鑑等鳥事就是有辦法可以躲掉或輕鬆處理;或是物質需求較低,粗茶淡飯即可。
想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擇你所愛,愛你所擇。
問:
- 想請教講師們,在個人生活、臨床工作與研究之間的時間分配,如何兼顧?(希望有住院醫師階段以及主治醫師階段的分享,畢竟臨床工作型態不太一樣)
- 臨床工作繁忙也疲累,如何督促自己利用哪些零碎時間,一步一腳印的完成 paper?以及要如何讓每一個片段的思緒能夠連貫?常遇到的問題是,寫到一半突然臨床很忙又值班等等打斷寫作,過幾天回頭再寫,當初的思路或引用的論文在寫甚麼都忘了。(骨科住院醫師)(PGY)(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外科)(眼科診所經理)(腎臟內科主治醫師)
答:
- 住院醫師階段應以臨床 skill 養成為重點,卓越的臨床技巧也是臨床研究的基石,這時候個人生活大概是擺在最後頭吧!在臨床工作之餘,可以從整理臨床資料開始,並嘗試發表來學習磨練研究技巧,如果值班不會太忙,應多利用值班在醫院時間,把需要查找的資料完成。
升上主治醫師之後,又分成取得博士學位之前與之後,在博班畢業前,這時甚至比住院醫師更辛苦,除了在臨床上累積自己的病人 cohort 以外,多半的休息時間與假日都會投入研究,想辦法把論文生出來,直到博班畢業後,就看自己研究生涯的規畫,可以專心做自己有興趣的研究主題,選擇相對應的病患族群,這時候才有所謂的個人生活吧!
當然別忘了經營家庭與健康,沒什麼比這兩件事重要。
- 在臨床一線工作,要找到大區塊的時間的確不是很容易,建議可以把論文的四大段落解構成數個要點,利用開會或是生活零碎的時間,先用中文思考論文目前正要完成的那個部分,把必要的骨幹先勾勒出來。
或是事先把 references 印出來,再將可以參考的文字作上記號;或把論文架構的邏輯先記錄下來,等到有大區塊的時間(半夜或凌晨),再把資料依序排列,加以潤飾用英文完成即可。
每天晚上花個 1~2 小時,專注在資料整理與寫作,推掉不必要的 social meeting 和演講吧!
問:如何有效加強統計學的能力?(讀研究所?自學?亦或報名相關統計課程?)推薦用什麼統計軟體呢?(麻醉部住院醫師)(中醫科第一年住院醫師)(小兒科主治醫師)(眼科住院醫師)(內科部住院醫師)
答:如果是要進行一般臨床研究的統計,其實自學就可以了,你可以參考網路上開放式課程,免費線上學習。如:
或是參加網路上開設的統計課程,但建議要先有自己的 data,聽課的過程馬上就可以學習 data 要怎麼 key in、編排順序,知道你手上的資料適用什麼統計分析方法,或利用網路搜尋瞭解如何操作統計軟體,比較少用的統計方法或無法突破處,再請教所屬醫院或大學的統計小組。
臨床統計常用的軟體如 SPSS 或 MedCalc 都是不錯的選擇,不少醫院研究單位都有購買 SPSS,但考慮軟體單價,MedCalc 是較為實惠的選擇。
MedCalc 的 online manual 也頗具有參考價值,裡頭把如何操作 step by step 都寫得很仔細。也可以善用右上角的搜尋功能。
問:
- 很多 EBM 的東西都是離開學校之後才陸續出現的,請問這些資訊的學得是從醫院資源獲得的或者是自己去找呢?(放射腫瘤科主治醫師)
- IRB 往往是在研究開始前最常遇到的挑戰,不知如何開始?(急診醫學科主治醫師)
- 各大醫院目前都有實證醫學中心,負責定期舉辦教育訓練課程與參加比賽,也可以參考台灣實證 醫學學會網站,學會出版的會刊與電子報都是免費的資源,也可以選擇其它醫院舉辦的基礎班和進階班工作坊,付費學習。
- 答:
- IRB 就是要「面對它、解決它」,快去上課賺時數、寫計畫書、同意書吧,沒什麼捷徑啦!建議可以與院內 IRB 人員討論自己研究應符合哪一種 IRB 審查範圍,私下找到其它研究可參考的計畫書與受試者同意書範本,再依據你的研究加以修改。
原則就是「只要能簡易審,就不要送一般審;可以快速審,就不要送大會審」,其它可以參照貴院 IRB 審察範圍,臨床醫師最常利用的簡易審查項目就是「使用臨床常規治療或診斷之病歷,含個案報告之研究。」
追蹤新思惟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