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雄長庚醫院 精神科 許智維 醫師
青年醫學研究論壇 2.0
從大學時代就一直有默默關注吸力鴨的部落格(現在應該改叫蔡校長)。在兩年前的《青年醫學研究論壇 1.0》曾經來上過課,當時六位講者依照不同的主題組合上陣,精采的上課內容對才剛踏入 R1 的我,興奮之情猶如漫畫台詞「我燃燒起來了」。
但後來礙於經(ㄊㄡ)費(ㄌㄢˇ)的因素,直到現在,才再次報名《青年醫學研究論壇 2015》,一開始還很擔心相同主題的會議,會不會只是個 1.0S,但課程剛進行沒多久,其驚艷程度就篤定,這是新一代的《青年醫學研究論壇 2.0》。
不斷的 Aha moment、驚呆了
張凱閔醫師和郭亮增醫師開場的主題,是以收集其他研究後,統整出結論的經驗分享。這兩位醫師的內容,是上次《青年醫學研究論壇》所沒有的主題,眼睛為之一亮、完全沒有想到可以這樣,Aha moment、驚呆了……等,都是在兩位前輩分享研究過程後的感覺。
一直以為 systematic review / meta-analysis 的文體是大師在寫的,在張醫師的分享後,深深覺得「疑!我好像也可以來試試看!」;而 Cochrane Review 的殿堂,在郭醫師的演講後,除了瞭解「要拜託某人事情,必先灌醉那個人」的重要性,也告訴我們這個過程雖然困難,但不是不可能。
數據資料的遊戲天堂
陳育群醫師、林舜穀醫師和陳天心醫師分享的內容,主要是以健保資料庫當作研究的工具。
上回第一次聽到陳育群醫師分享「健保資料庫」使用的強大時,只覺得是個「健保資料庫探勘權威」,而這次再聽一回陳醫師演講的內容(秘藏的文件),已經超出健保資料庫這小小的範疇,深深覺得陳醫師是「在資料庫中玩樂的小孩」,只要有數據的資料,都是其遊戲的天堂。
林舜穀醫師則是藉由健保資料庫為媒介,融合中醫與西醫的失智症,開創一片天地。
陳天心醫師的故事更是激勵眾(ㄒㄧㄠˇ)多(ㄖㄣˊ)人(ㄨˋ)的典範,一個成為專科醫師前,只有一篇 case report 的人,一個英文只考 56 分的人,利用網路遠距將自己的劣勢轉化成另一種優勢,將寫論文的流程,規劃成如同工廠生產線般,當聽到一篇論文,要在一百個小時內完成,且團隊各成員可能未曾見面,深深覺得,果然是流著長庚血汗的人。
研究的經驗,不同專科、一次滿足。
吳青陽醫師、陳一銘醫師、蔡校長和李健逢醫師主講的內容是以不同專科觀點來分享作研究的經驗。
吳青陽醫師和上次分享的吳昭慶醫師,都是以外科觀點來講。不虧是外科魂,均是以,為了開一手好刀為優先,進而解決臨床上遇到的開刀問題,以此過程經驗發表研究,最後更能回饋給臨床病人。
陳一銘醫師分享的是各式各樣的投稿經驗與策略,其內容廣泛、眉角謹慎程度,直覺如果要進一步複習或深入,請盡速報名《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
蔡校長的故事已經廣為流傳了(因為有定期追蹤部落格),所以這次反而是注意上課的投影片設計,白底灰字內容配上紅字重點,加上滿版排版及字型大小為重點修飾,就如同商標(H&M 和 UNIQLO 的 logo)一樣的視覺感官。(橙編按:就我們新思惟國際自己的 logo 配色啊,有空歡迎看看提袋上的大眼睛 XDD)
李健逢醫師分享的故事,就像傳說般的存在,沒想到這樣的人,居然不只出現在電影或漫畫中,而是活生生的站在講台前面,分享人生。
從「新思維」到「國際」
在舊有的體制下(資源不足),如何用新的思維(systematic review / meta-analysis / Cochrane / 健保資料庫 / 跨領域 / 專精臨床 / 投資分析 / 國際化 / 遠距團隊 / 一萬小時努力)去開創道路,進而站穩國際跟同儕競爭,是我在新思惟學到的寶貴經驗。
而這次的講者,更有不少人之前上過新思惟課程,他們從坐在下面的聽眾,成為站到台上的講者,其成長的故事不但擦亮新思惟這品牌,更是激勵人心的最好見證。
以上只是大會過後這幾天擷取的片段心得,而蔡校長的課程厲害之處卻不止於此,往往是越嚼越有味;再過一段時間,當反覆回想上課的光景時,或許會有更多的觸動。
不要再錯過
《青年醫學研究論壇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