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 9 / 24

從頭到尾都讓我驚豔的新思惟論壇

 

作者:奇美醫院 心臟內科加護病房 王俞蓉 小組長

 

 

2015ymrf-92

 

 

討論度超高的新思惟活動

 

先前因為在臉書這個神奇的地方,看到許多醫師同事們分享新思惟的課程有多棒,以及對自己多有幫助,因此加入新思惟的粉絲團開始,看到每個月有舉辦許多的課程,而且課程報名都很快額滿,心裡想說,這些課程到底多有吸引力?

 

當然自己也有不斷省思,在博班訓練的課程,論文寫作在老闆的鞭策之下,還尚能在軌道上,但對我非常有吸引力的是醫學簡報的課程,因為曾經被醫院賦予參與實證醫學競賽課程,我們很努力的完成所有的簡報製作步驟,可惜仍然無法得到評審的青睞,我想簡報內容和報告方式應該是一個大問題,不過比賽之後,我就拋諸腦後不想再回想這件事了,因為實在有點傷心。

 

於是每天在臉書看到蔡校長和醫師們的分享課程和榮耀,真的很吸引我,只是價格對我們學生來說,實在是很大的負擔,終於看到價錢上可以讓我接受的新思惟課程《青年醫學研究論壇 2015》,我應該是和大家很不一樣的目的,純粹只是想去現場感受新思惟的課程到底是在講什麼?以及雖然學校學習過程強調跨領域,但是很可惜卻沒真正跨到醫學研究裡面。

 

 

光課前提問就感動了!

 

在參與這次論壇前,就看到講者回饋給學員的課前提問,我只能說實在是太感動了!我可以感覺到主辦單位對這場論壇的用心準備,我相信這也是未來不管是研究或是投稿時的參考寶典。這次的幾位大師報告中,我對於 meta-analysis 及健保資料庫等兩個課程,是我除了現有的研究領域之外,未來想再做的兩大方向研究。

 

 

講者們的甘苦經驗對我收穫良多

 

從張凱閔醫師、郭亮增醫師、陳育群醫師及林舜穀醫師的精闢演講,讓我更清楚這兩種方法及未來研究趨勢。還有下午場次的吳青陽醫師、陳一銘醫師及蔡依橙校長提到的投稿期刊。聽完三位講者的分享,常提到製造 SCI 的速度超越不了博士生,其實坐在台下的我蠻慚愧的,其實我們因為卡在社會科學領域研究對象來源的關係,製造 SCI 的速度,其實是遠遠不及醫學研究者。

 

三位講者對於投稿的建議及分享,對我來說是收穫良多,從研究主題的發想到發表,以及如何於主編聯繫等,皆是我未來可能會面臨的問題。

 

最後兩堂陳天心醫師分享的團隊合作模式以及李健逢醫師研究過程的甘苦談,我非常能體會到在研究過程的艱辛,在沒有團隊願意跨出來以及足夠的經費投入,對於一個研究者來說等於是失去雙臂般,但講者能夠度過這樣的過程,真的是非常不簡單。

 

 

寫作發表是種動力,新思惟又推了我一把。

 

雖然我本身從事社會科學領域的研究,但在這次上課的過程讓我有更新的方向,看到每位講者對自己研究投入的熱誠,其實不管是否與我的研究領域相關,對我而言是正向鼓勵的力量。研究與發表是種動力,我會記得講者在課程上帶給我們的新想法:「我們不是在尋找方向,而是在尋找創造價值的方式」。

 

我會繼續將這種創造價值的方式發光發熱,謝謝新思惟舉辦的課程帶給我的震撼,這是我以前參加過無數研討會中,唯一能讓我從頭到尾這麼驚豔的論壇。

 

 

追蹤新思惟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