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 9 / 24

第一次參加新思惟就很震撼

 

作者:高雄長庚紀念醫院 家庭醫學科 賴韋安 醫師

 

 

LaiWA_ChangKV

 

 

因好友的推薦而來參加

 

這是我第一次上新思惟的課程,本身是家醫科醫師。一直都是新思惟臉書的「潛水員」,直到看到熟悉的人也出現在其中,才鼓起勇氣前往參加。

 

以上熟悉的人是我優秀的大學同學兼好友 ─ 毓容,還有她優秀的老公 ─ 苡揚。在學生時代,毓容一直就是個品學兼優又很活躍的份子,也是我課業以及生活上的好夥伴;在我坐月子的期間,毓容來探訪我的時候,無意間聊到新思惟所舉辦的活動。她說很值得也很推薦可以去參加。因此選擇了這個入門的大堂課作為起點。

 

 

從第一堂課開始就很震撼

 

這次的活動,從第一堂課開始就給我很大的震撼;尤其是蔡校長提到「後殖民自我閹割」這部分論述。的確,在台灣這樣的教育環境之下,尤其是醫學教育,給我們的觀念始終處於一個「被動」的狀態。念的教科書是原文書,總是認為美國的 guideline 才是王道。

 

其實近年來,台灣在醫學方面,不管是知識或是醫療技術,都不斷地更新以及提升,各個學會也都推出台灣自己的 guideline,例如心臟學會針對高血壓提出台灣的 guideline。在台灣這個小小的島上,各行各業必須找出自己的優勢和特色,不然很容易被取代的。

 

 

陳育群醫師對「健保資料庫」的超強分析

 

運用健保資料庫來進行分析研究,真的是一個龐大的母數,可以降低 bias。蔡校長所提的「醫療資料庫研究聖地」這個想法,真的是我從沒想過也從沒聽過的。

 

再透過陳育群醫師的超強分析,了解到台灣在運用健保資料庫發表論文的蓬勃發展。世界上真的沒有這麼龐大且完整的醫療資料庫。再加上之後加值中心利用身分證字號連結到戶政網和其他網絡,更是可以降低錯誤資訊和增加更多的分析內容。

 

 

林舜穀醫師讓我大開眼界

 

林舜穀中醫師運用健保資料庫針對特定主題,不只把診斷和用藥作了聯結(等於是最好的實證醫學,雖然光從數字不一定看得出實質上的療效,但是藉由此看出用藥的趨勢和相關交互作用),另外還把中西醫作了連結。

 

這樣的做法也讓我大開眼界。感覺好像坐在天空中,俯瞰整個台灣從北到南,大家在醫療上做什麼事情,都瞭若指掌。但是最終還是回歸到醫療本身,「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林醫師運用 Google 問卷這種免費資源的技巧,也讓我學得新的小撇步。讓我意會到 Google 問卷不是只有用在統計婚禮人數而已。(橙編按:就差刷卡收禮金了 XD)

 

 

張凱閔醫師的工作形式完全戳中我的點

 

這場活動中,另一個吸引我的內容是第一位講者 ─ 張凱閔醫師。因為他提到,他可以抱著他不到一歲的孩子,在電腦前進行他的論文工作。這完全戳中我的點。目前手上有一個五個月大、嗷嗷待哺的寶貝,我需要的是這種形式的工作方式。

 

但同時他也明確指出寫這種 systematic review 及 meta-analysis 的文章必須和時間賽跑,是很競爭的。張醫師的比喻:小小兵和恐龍是出現在同一部電影當中的,點醒我們,選題目不用非常侷限和鑽牛角尖。

 

 

講者和主辦單位都非常用心

 

九位講者的演講表達能力以及投影片製作,也是這次很值得學習的地方,非常的簡潔易懂、能引起大家的共鳴,在事前一定下了不少苦心。

 

很榮幸可以參與到這次的論壇,讓我在醫學研究上有許多創新的思考,也看見了一些前輩的努力和成果,是非常值得學習的地方。另外要稱讚一下主辦單位,非常用心的對於場地、硬體、軟體的準備,海報設計也很用心,融合了許多醫學研究的元素,有種回到大學時代營隊的感覺。

 

(橙編按:哈哈,是的,我真的是大學辦營隊起家的 XDD)

 

 

不要再錯過
《臨床醫師的學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