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 9 / 24

為何新思惟能讓人收集好幾個杯子

 

作者:台北市立萬芳醫院 新陳代謝科 劉漢文 醫師

 

 

01_2015ymrf-197

 

 

身邊忽然多了幾個馬克杯

 

上一次青年醫學研究論壇舉辦時,我還沒注意到新思惟國際。但是從今年四月參加《新思惟論壇:跨界》論壇之後,我就陸續參加了四堂小型工作坊(仁編按:劉醫師參加課程都用心寫下心得記錄,請參考這裡這裡、和這裡,其中一次,更用獲獎的方式,霸氣的留下記錄,超厲害)。

 

昨天又報名了另一場兩個月之後才上課的《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新思惟團隊辦的活動或課程,設計概念非常符合這一代年輕人、青年的需要。而且執行的過程很用心,光是課前的問答,就能讓學員的疑惑解開大半。

 

課程中順暢的流程、互動時間和比賽等,都讓學員能在課程結束後,真的學到東西回家。

 

我想這是很多人會報了一堂又一堂、收集好幾個杯子的原因。

 

 

這樣無私分享 怎能不收集杯子

 

這一次《青年醫學研究論壇 2015》,又是看到活動網頁就馬上報名、在行事曆上空出位置。現在的醫師幾乎都有研究的壓力,沒有資源、不知道機會在哪、沒有團隊怎麼辦?我們常常可以看到研究做得又多又棒的人,可是他們到底是怎麼做到的?論壇中由強者們很實際且無私地,分享他們做出成果的方法和經驗。

 

蔡校長的開場,從最近健保資料庫購買方式被限縮,指出台灣社會的問題:後殖民時代的自我閹割。

 

很多人看到社會的不公平、年輕世代被剝削,覺得氣憤、怒火中燒。但是蔡校長會看到更深一層,整理出邏輯,並提出解決的方法。除了好像很恭維的感謝蔡校長,帶給大家不同的思考角度,我也期許自己在持續充電後,站在不同的高度看事情。

 

 

增加視野、信心,並讓自己持續進步。

 

張凱閔醫師和郭亮增醫師分享的 systematic review / meta-analysis 和 Cochrane Review 的寫作經驗,大大增加了我們寫作的視野和信心。

 

原來不是只有大老和前輩才能寫 review 的!我也很敬佩郭亮增醫師,從坐在台下的學員,變成站在台上的講者。從他的部落格,看到他不斷的充實自己、持續的進步。

 

 

研究的好點子

 

陳育群醫師健保資料庫研究的趨勢分析,對於想用、或正在用健保資料庫的研究者,是很實用的資訊。林舜穀的中醫健保資料庫研究的經驗分享,讓做西醫的我,在演講中也想到很多研究的點子!

 

 

投稿策略攻略大全

 

吳青陽和陳一銘醫師,分別從外科和內科的身分,告訴大家如何找到適合的投稿期刊。這個議題還真的是我以前沒注意的,以為大家都是從高分開始投。原來投期刊還有前置準備!

 

而蔡校長的演講更明白的說明,投稿期刊的選擇是學術發展的重要策略!

 

 

量產論文的攻略大全

 

最後陳天心和李健逢醫師的演講,看到的是兩個人截然不同的學術發展過程。看到李健逢醫師自我學習的磨練,再想想自己,覺得當住院醫師時「到底在幹嘛?」李健逢醫師有紮實的研究基礎,才有百篇 SCI 論文的成果。可是以前沒那麼拚,是不是就沒救了?陳天心醫師的分享就讓人燃起信心!從醫師的臨床角度,發起研究題目,再經由團隊分工,一樣可以從健保資料庫量產論文。

 

 

開始做出自己的成績

 

新思惟的活動,擴展了大家的視野,給大家向前行的動力。網路時代,新思惟之友的進步有目共睹。連演講的筆記,都可以做到像論文海報一樣!我勉勵自己,用對的方法、用心去做,在學術研究上一定能做出成績。

 

 

《臨床醫師的學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