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 9 / 24

重拾研究的熱情

 

作者:高雄市立民生醫院 家醫科 黃彥傑 醫師

 

 

01_powerpoint_capture

 

 

被大學同學推坑

 

我是個已過「而立之年」卻仍在迷惘的家醫科醫師,當初因為人生規劃,在住院醫師生涯一結束,就離開了醫學中心,在區域醫院過了算是非常自在的五年生活。

 

剛到區域醫院工作時,跟之前醫院的指導老師寫了一篇 SCI 論文,之後在研究上就沒有進展。雖然現在的工作沒有強制要求論文發表,但在工作、家庭之餘,常會覺得缺少些什麼。偶然在臉書上看到大學同學們都對新思惟的工作坊相當的肯定,心中就燃起參加的念頭。

 

會報名《青年醫學研究論壇 2015》也是因為自己不知道研究該從何著手。有人說健保資料庫不錯,但是你要買對資料不然只是白搭;有人說要寫就要寫 original article,但是需要更多病人量才有一定價值…,種種問題都讓我卻步,而這次論壇的內容正好能夠給予答案。

 

因為同學都說很快就會額滿,立馬就手癢連同我太太的份一起刷下去了。雖然一直覺得自己不再是青年了,報這課程好像有點尷尬 @@

 

 

「新思惟」果然百聞不如一見

 

參加後果然相當有收穫,從一開始的蔡校長引言就讓人充滿期待。

 

上午第一堂張凱閔醫師告訴我們選擇寫 systematic review 跟 meta-analysis 的原因、優缺點、方法及個人技巧,本來一直以為寫 meta-analysis 都是各專科的老前輩才有資格撰寫,透過張醫師熱情的分享讓我了解到,其實這也是兼顧家庭及研究經費的一個好選擇。

 

第二堂郭亮增醫師依他個人經驗,分享了他如何完成現今台灣只有九篇的 Cochrane review,真的相當的辛苦。

 

接下來的陳育群醫師用相當精闢的論點,呈現現在台灣健保資料庫論文的方向趨勢,也讓我對於陳醫師的資訊功力印象深刻。

 

而上午最後一位的林舜穀醫師,則分享了他在中醫方面如何自我要求,來改變現今中醫研究的困境,雖然隔行如隔山,但是透過林醫師的演講深深感受他「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的人生哲學。

 

下午一開始由外科吳青陽醫師、內科陳一銘醫師及獨立科代表蔡校長,告訴我們選擇投稿 journal 的重要性及方法,也讓我學習到不是只有從 impact factor 的高低來選擇,也是有許多重要的眉角要去留意的,包含期刊是否國際化、是否對亞洲學者友善,以及期刊本身是否值得投資。特別是內科陳醫師的「期刊期貨買賣論」,及蔡校長的「雜魚理論」,都讓我在歡笑中學習不少。

 

最後陳天心醫師跟李健逢醫師,分享了自己在當初從 0 開始,努力到現在的成就(無論是團隊合作或是單兵作戰),也再次證明了研究是沒有捷徑的。

 

 

重拾研究的熱情,找到未來發展的明燈。

 

課程在不知不覺中很快地結束了,時間真的很短,不過透過演講者自身不藏私的分享,包含 Q&A 時給予的建議,都相當受用,讓我收穫不少。雖然我已經不再是年輕小伙子,但真的讓我又重拾了當初的熱情,也期許自己能夠透過這次課程,好好再次準備自己,並找到未來發展的幾盞明燈。

 

 

2017 全新企劃
《臨床醫師的學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