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 9 / 24

分享裡的告解,遇見最好的傾聽者。

 

作者:《青年醫學研究論壇 2015》講者 李健逢 醫師

 

 

LiCF

當天活動太過精彩,讓我忘了拍照。感謝佳里奇美林思惟醫師提供照片。

 

 

第一次公開說我的故事

 

儘管已經離開社群網站的小遊戲很久了,這兩天還是透過一些朋友輾轉得知,我的分享在社群網站上獲得了一些回響,不管是跟造型或是跟內容有關。如果我獲得的資訊沒有被扭曲,可能大多的回應是驚訝、少數是讚嘆、也有些是懷疑。

 

如果你的態度是懷疑、是否定,那麼我要恭喜你,也許你擁有良好的研究環境,除了可能是在大學醫院,也必須要有夠力的大老闆,打點一切。你必然不曾經歷過就算有科技部多年計畫,加上衛福部計畫和院內計畫,卻仍然入不敷出、捉襟見肘的窘境。你必然也不曾經歷過,把實驗搬回自家樓下車庫隔出來的小房間裡,試圖在假日裡也能讓實驗有些進度。但很遺憾的,大多數的年輕世代未必有這等好運(註一)。

 

我的故事是為了必須離巢的幼雛而講,讓他們在未來成長的路上,就算面對挫折也不要孤單,想要往前衝刺時,也不至於步上一條太辛苦的道路。

 

(橙編按:健逢的寫作風格跟演講類似,平穩的語調背後有充沛的人生歷程與能量。寫作甚至還多了 citation 與 reference,太神奇!XD)

 

 

熱情是年輕人最大的資產

 

演講前一天,對門的同事看完我的簡報檔,皺著眉問我這樣是否會嚇跑很多年輕人,讓他們放棄研究?我倒是很坦然。試想,如果有人欠了近 700 萬的研究債,還能想辦法存活,那還有甚麼不可能的呢?因此我試著第一次公開地把經歷故事講出來。略過了許多在人事和制度上的擠壓和衝撞、廠商斷貨(註二)、甚至幾乎請律師寄上存證信函(註三)那些不堪回首的過去。

 

我想呈現的是,儘管缺乏好的研究資源,也缺乏科的支持,一個年輕人靠著熱情和努力,還是可以做點事情。所以我的簡報檔案本身是帶著點情緒的。

 

(橙編按:比起內容的爆炸性,其實健逢語調非常平靜,沒什麼情緒其實!能這麼輕鬆的說,顯示健逢已經到了見山又是山的境界了。)

 

當天坐在前排,轉身往後看,發現一雙雙發亮的眼睛,有力的回應台上講者的熱情,儘管並不是第一次在集思國際會議廳演講,當下的場面還是讓我相當震懾。

 

 

每個講者都展現了獨到的見解

 

每個講者都展現了獨到的見解和迷人的風采。感謝張凱閔醫師和郭亮增醫師,我生平第一次聽到關於 systematic review / meta-analysis 和 Cochrane Review 的分享,覺得有趣極了。陳育群醫師用大數據的方式分析健保大數據研究,林舜穀醫師分享的心法、手法、做法也都超乎想像。

 

陳一銘醫師是 18 年沒見的老朋友了,講起話來一樣幽默風趣又拳拳到肉。吳青陽醫師鍾於選擇的外科魂,蔡校長重新探索獨立科系期刊投稿的可能性,以及陳天心醫師「只有互聯沒有距離」的團隊經營模式都讓我屏息。

 

 

聽眾的熱情療癒了我的心

 

等到自己上台開啟第一張投影片,把十幾年來自己經歷過的事情在 200 多個人面前攤開,好像告解一樣,我覺得簡報裡面的情緒慢慢被療癒,甚至逐漸歡樂了起來,忍不住也抖了幾個包袱(天生諧星無誤)。心裡明白,講完了這場,這類題目是可以存封了,因為再也遇不到這樣的傾聽者和氛圍。只能說新思惟的活動水準之高,連聽眾都讓人讚嘆!

 

最後(湊字數 ing),為了解決當日的分享可能造成的疑惑,且讓我老老實實交代有關的數字:

 

  1. 我的實驗室欠款歷史高點接近 700 萬台幣。
  2. 在住院醫師的時候,每年自費投入研究的金額 30~40 萬(歷經 5 年),主治醫師迄今,每年自費投入研究金額 70~90 萬(迄今共 7 年),做法和佐證資料(醫院評鑑魂!)已在活動中與各位分享。

 

當然,能把這段寫出來,代表我的心已經被療癒了。

 

各位新思惟的朋友,有機會再見囉!

 

 

註一、在我任職的醫院,「自費研究」是制度化的常態,可能花在耗材也可能花在人事上。每個月總會有個位數的申請案件,當然我肯定是玩最大的!

 

註二、我相信這是業界朋友不得已的手段,但為了呈現事實,我還是得交待出來,至少有萊富和北極光這兩家公司,因為實驗室的欠款進行斷貨。目前本人與這兩家廠商尚稱友好。

 

註三、我相信這是業界朋友不得已的手段,但為了呈現事實,我還是得交待出來,這家廠商叫做吉和生技。這家廠商在活動的前一週,剛把我實驗室的電腦搞壞,並且居然到現在還沒修好!

 

 

追蹤新思惟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