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 9 / 25

沒來過的一定要來,來過的更該來。

 

作者: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 核子醫學科 林立芳 醫師

 

 

facebook_01_innovarad_lflin_ymrf-415

 

 

新思惟年會特殊之處

 

沒來過的一定要來,來過的更該來,新思惟年會特殊之處:

 

  1. 盛裝出席的比例特高,其他醫學會穿西裝的比例就沒這麼高(西裝控注意),一定是有攝影師埋伏的關係。如果校長開個「跟著依橙這樣穿,立刻 skinny 簡報力大提升」的課,會蠻吸引人的!
  2. 領便當也要戰戰兢兢:話說哪個學術活動會看到老師助教發便當的?害我領便當的時候稍稍驚嚇(解決方案:多上課來 desensitization),想說新思惟的老師們怎麼這樣辛苦啊!(更想看校長發便當 XD)
  3. 底下聽眾臥虎藏龍:不小心就會看到野生的 XXX,但實在太害羞了只能一直偷窺(解決方案:多上課來認識名人)。

 

 

蔡校長的獨立科經驗

 

上了三次課後的心得(前兩次:這裡這裡),跟期刊搏感情真的很重要,如果不明白期刊要甚麼,怎麼能妄想被接受呢?投稿得到積分當然很重要,不過把積分當成目標會變得很功利,更讓自己變成像科舉時代的讀書人只求功名,會抹殺相當多的研究樂趣,而且只為 IF 投稿的居心遲早會被看破。

 

聽到校長說到放腫核醫的 IF 高,有點感概,我身為核醫人的觀察是這樣的:近年來核醫專門期刊 IF 確實有升高,但整體核醫相關文章 IF 是 M 型化。居領先地位(IF>5)的 SNMMIEJNM 刊登的內容,是越來越偏向基礎或前期的臨床研究(連 IF < 2 的 Annals of Nuclear Medicine 也是),如新的核種、藥物、影像處理、儀器(而且大多數是正子或是核種治療,在台灣很難做)。

 

目前比較臨床的 CNMJournal of nuclear cardiology 則是 IF 卡在 3 左右。很臨床的,就會散見於其他學門(RadiologyCardiologyNeurologyOncologyPLOS ONE ← 校長的最愛,所以要特別分開寫)的期刊裡。相對之下 RadiologyAJR 感覺對臨床題材友善多了。

 

 

李健逢醫師的研究歷程,讓我深有同感。

 

聽了李醫師的分享,赫然發現也是高醫學長(驚),而且還跟核醫有一些關係(曾經 apply 過 XD)。聽了李醫師可歌可泣的負債做研究,讓光是看到 APC 就想退縮的我,覺得自己真是太小氣了啊(可是要幾 K 的美金也是很多)。此外,更想到,能否成功根本是自己是否有動機。

 

如果一開始就在有豐沛資源的大廟,做住院醫師的修煉,當然可養成一身好功夫。但也許就少了些危機意識,也就不會時時警惕自己有所不足、不斷努力,於是只能成為優秀,但不會不凡。

 

13W 在新思惟或許買不到整身戰鬥裝備,但可以買到四又三分之一(早)鴨 醫學研究最有效的攻略(以及 LINE Rangers 速攻)。雖然不時感慨,醫學研究環境已經艱困到自己免不了「倒貼」,但是聽過各位講者壯烈的付出,加上新思惟的選股策略,如果能讓自己的「付出」更有效率,一切就值得了!

 

然後整天聽著聽著,就忘記要拍照了,還好有拍一張交代過去!

 

 

02_lin_lf

 

 

追蹤新思惟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