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 9 / 24

未知的路,從這裡開始出發

 

作者:花蓮慈濟醫院 神經內科 許晉譯 醫師

 

 

2015ymrf-477

 

 

有的人喜歡自助,事前預訂好每一間旅社,計畫好每一個行程,研究過每一個景點;有的人喜歡壯遊,背上自己輕便的行囊,把路途上的顛簸與挫折,當作每個串起生命的珍珠;有的人喜歡跟團,跟著導遊的腳步,一步一步的向前,認識這個世界。

 

那醫學研究這條路呢?

 

一條充滿未知的路!總不知道為什麼老師會選擇投稿那個期刊,而不是這個期刊,經過今天的課程才發現,原來自己下的功夫還不夠。

 

 

發掘講者背後的用心與付出

 

實證等級較高的 systematic review、meta-analysis 甚至 Cochrane review 一直都是被當作圭臬的存在,原本以為這些作者一定是某個領域的大師,今天才發現,原來有很多的年輕學者撰寫這些文章。講者提醒大家,每一個 original article 的開始在於系統性的閱讀先前的文獻,而他只是把這個過程變成文章,講者稀疏平常的一句話,背後深藏著許許多多的用心與付出。

 

而需要終身保固的 Cochrane review 作者,就像是現在正夯的食物履歷證明,在Cochrane library 所出品的文章,從產前到產後需要很多次的「品管審核」,也因為這樣的過程,往往難產而死。

 

年輕醫師做研究,往往要錢要人都沒有,而在陳育群醫師精湛的視覺化解釋之後,讓大家了解這十多年來健保資料庫的歷史,也體悟到原來自己置身在全世界最大的資料庫裡頭,卻渾然不知。而許多人往往會詬病健保資料庫的可信度,批評為 garbage in / garbage out,這的確有討論的空間,畢竟在這個圈子裡面工作,對於診斷的可信程度是可議的。

 

但是有些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或者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在研究開始以前,的確可以利用資料庫來作為測試,也增加研究成功的比例。

 

 

定位自己,運用資源找到節奏。

 

而投稿的目標,在台中榮總陳一銘醫師的說明下,讓投資 投稿更具有系統性的過程,而不是單單運用感覺。每一篇文章都是大家數個月的心血結晶,卻常常花幾天來決定花落誰家,陳醫師提醒大家應該花更多的時間去了解背後的作者群以及近幾年所喜好的文章,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而外科吳青陽醫師提醒大家,研究要從一次又一次的安打去累積,累積自己的信心以及戰力,而累積的過程之中,別忘了自己的夢想,這讓人想起導演魏德聖所拍攝的海角七號,其實是為了拍攝賽德克巴萊而拍攝的迎合潮流的影片。

 

校長的分析總是讓人熱血沸騰,不認真聽感覺就不行,可以從生活案例來進行唬爛 說明,找到自己適合的位置,是校長給大家的建議。

 

全部講者裡頭,最貼近正常人的,大概就是陳天心醫師了,但從成長速度來看,他的確不是一個正常人。他成功的關鍵在哪呢?是他深刻剖析他自己,認識自己的人其實不多,可以了解自己缺點的人就更少了,而他懂得利用周遭的資源來克服自己的每一個缺點,也懂得利用溝通來連結每一個人,他彷彿是三國裡面的劉備一樣,自身戰鬥力雖然不強,但是麾下高手如雲。

 

而李健逢醫師對於自己有萬番的自信,而這些都是建立在他所流下的每一滴汗水,他是一萬個小時的忠實信眾,而對於知識能有這樣的熱情以及堅持,是身為一個學習者最重要的。

 

 

出發才能留下令人驕傲的成就

 

聽完這麼多來自天堂 雲端的年輕研究者,沒有一個人可以模仿他們的路,況且,照著他們的腳步前進,說不定還跟不上他們的腳步。每個人都有適合自己的步伐,自己的節奏。

 

重點是要出發,在沙灘上,留下自己的腳步。

 

 

追蹤新思惟國際